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集思未来“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举办

 

日期:2023年11月01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gi-awtc-3yXYfiBKFwyiw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以下简称“年会”)于2023年10月26-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年会权威解读中国及世界各国最新国际教育政策及发展趋势,为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各界代表搭建启迪智慧、分享经验、交流合作及对接资源的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对话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本届年会响应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倡议,以“突破·联通:共聚教育的力量”为主题,举办全体大会、CACIE之夜、40场平行论坛、合作洽谈、教育展览在内的百余场活动,共有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教育工作者与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教育展观展总量达2.5万人次。

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全体大会

10月26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全体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开幕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主持开幕式。

怀进鹏在致辞中表示,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对于传承文明与知识,创造美好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中国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教育传统,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教育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

怀进鹏强调,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社会转型和人类文明迫切需要教育国际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不断凝聚发展共识。

怀部长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加强联通共享,让教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力量。深度加强教育政策沟通、资源平台联通,推动实现教育优势资源互补、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共享,让教育助力每个人发展自身、实现理想、奉献社会。

二是聚焦突破创新,让教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提高教育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同步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互学互鉴,让教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的引领力量。进一步加强包括教育在内的人文交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青少年交流和跨文化沟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研讨会

同期,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7日在京圆满落幕。该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集思未来、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承办。

本次研讨会聚焦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产教融合思考及实践、教育体系改革、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院校同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为国际化科创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丰富、有效、创新的实践路径。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研讨会 嘉宾合影

 

 开幕致辞

 本场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左宇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

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左宇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 安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安延副秘书长代表协会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安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正处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如何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人才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她指出,协会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国际化科技人才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国际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合作交流平台。她表示,协会与集思未来去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推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设计与发展,共促国内高校科创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共建国际教育行业交流平台,为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积极贡献力量。安副秘书长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会各方能够加强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院长 颜盛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颜盛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一直都是集思未来重点发展的主线。自成立以来,集思未来已与超过1000余位来自于国际知名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签约合作,共同研发覆盖主流学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导向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超过100所国内高校、中学、职业院校以及数万名中国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项目,还成立了2个校级研究中心和3个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并在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匈牙利、北美和澳洲等国家和地区与国际合作伙伴设立了6个海外科创联合研发中心或融合育人基地。

日后,集思未来将秉承着开放创新的创业初心,立足统筹融合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联通共享、聚焦突破创新、坚持互学互鉴,立志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交叉融合能力和科创精神的中国青年,为中国人才培养事业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国际化人才竞争而奋斗,为国家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和产学研融合发展贡献民间智慧和社会力量。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巡视员 刘宝利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巡视员刘宝利在致辞中指出,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这一课题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也符合全球化新形势下对区域合作提出的新挑战。

刘秘书长提出三点建议:

一、国际教育同仁们要为推动务实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疏通渠道搭建桥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国际教育同仁们应鼓励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服务国际化科创人才的培养。

三、国际教育同仁们需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刘秘书长表示,面向未来的科创人才培养需要跳出传统框架,鼓励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倡导政府、企业、高校间的协作,为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跨足不同领域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从而推动新的教育范式的发展,以满足未来科技创新需求。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崔琳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崔琳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心已成为配合国家发改委执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的重要支撑机构。他表示,当前国家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都需要开放的环境。为更好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切实助力企业和高校地方政府紧密衔接。

中心将在以下三项工作中发力:

一、中心将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建设,促进地方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紧密教育合作,鼓励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教育合作项目。

二、中心将充分发挥理论创新优势和国际合作经验,积极协助高校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提供政策指导并搭建地方政府与高校的海外合作平台。

三、中心将积极发挥公共外交职能,组织高校以及机构、企业间国际交流,促进高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层面的人文交流和学术交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化科创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

崔副主任表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为了构建完善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国家人才培养质量,他代表中心,期待与企业、高校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为中国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兰迪·谢克曼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教授在视频致辞中指出,科学和技术创新在培养专项人才方面至关重要。他用钱永健教授(即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举例揭示了科研成功背后的秘诀是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并亲身实践,而非死记硬背知识点这个道理。他认为教育者要尽可能多鼓励学生独立参与项目并展示他们的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碰撞出大量的创新灵感。谢克曼教授倡导与会同仁一起大力推广这种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科学探索模式,从而加强广大学子的创新以及科研能力。

剑桥大学菲利普亲王讲席教授 George Malliaras

George Malliaras教授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引擎,而发展需培养大量人才作为支撑。他认为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教育并不仅仅是教育机构或政府的责任,而是全社会通力合作的目标。教育机构必须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场景,去进行更多的创新和探索,社会需要给予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用激励手段鼓励大量潜在人才进行创新和研发。Malliaras教授引用史蒂夫·乔布斯的语录来结束致辞,即——领导者和追随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他表示,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界或是教育机构,都应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领导者,从而一起携手应对当下的挑战,塑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匈牙利塞梅维斯大学国际合作部部长 Pop Marcel

Pop Marcel部长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作为开展突破性研究的科研创新中心,塞梅维斯大学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他表明,塞梅维斯大学中约有35%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即几万名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地,学校致力于创造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体验,并在培养科研创新人才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日后,塞梅维斯大学将与集思未来以教育和科研作为共同愿景,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让不同领域的学子能够习得多样化、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为培养全球性的领导者打下基础,共绘国际教育美好蓝图。

 

嘉宾主旨发言内容精彩分享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八位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发言。

1.全球化、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国际教育展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正教授

Slav W. Hermanowicz

Slav Hermanowicz教授围绕“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展示近年来的研究报告和数据,他指出国际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现状。Hermanowicz教授指出,去全球化、留学成本上升、中国国内教育质量提升都是国际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挑战。鉴于此,Hermanowicz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国际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案。通过对比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他表示元宇宙、虚拟现实、ChatGPT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际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强调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为国际教育提供助力的必要性,通过有效整合现实与虚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创造更多元化、全球化的学习体验。

2.科教融汇背景下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黄侃

黄侃会长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指出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其中科教融汇的实质在于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带动学科汇聚、资源汇聚。为了促进新理念、新思想引领新发展,他鼓励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举措、完善应用型人才体系、坚持提升要素质量、坚持推进教育数字化和促进教育国际化。为实现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他呼吁要树立应用技术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和方法、构建应用技术创新的发展生态以及形成应用技术创新的体系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教融汇背景下职普协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他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推进实践教育教学培养建设;其次,坚持理念互鉴和资源共享;最后,坚持科教结合,将科技创新融入教学环节。

3.具有国际胜任力的科创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国际胜任力

培养专委会理事长

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 张宁

张宁理事长针对具有国际胜任力的科创人才培养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未来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国际胜任力、学科是否交叉融合、是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他还详细介绍了国际组织胜任力指标体系要求的三大核心价值、八项核心能力以及六项管理能力。通过分析我国青年学生存在的优劣势,他提出在培养中国青年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胜任力,不断夯实其人际交往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4.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实践育人

贵州大学副校长 周少奇

周少奇副校长首先向在场来宾介绍了贵州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成果和特色,强调贵州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产教融合方面,贵州大学积极推行校农结合和校工结合项目,设立了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团队并成立了十大工业产业专班。同时,周副校长用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产教融合为例,分享贵州大学的实践育人生态、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成果。最后,他表示近十年是贵州的黄金发展时期,贵州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取得了迅猛发展,他还与参会嘉宾分享了贵州多彩的自然、人文与科技景观,并表示期待与各界伙伴合作,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5.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以参与国际组织项目管理为例

国际胜任力专委会专家委员

原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司长 

 

李根信司长探讨了国际组织项目管理制度以及培养国际胜任力的关键性议题,他以参与国际组织项目管理为例,先后介绍了国际组织人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国际组织通过项目制运转的原因以及国际组织项目的特点,并强调了在国际组织的招聘中,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综合胜任力的重要性。李司长提出,开设国际胜任力培养工作坊,可以培养未来国际项目管理所需的各项技能,其中包括专业、沟通、团队协作、项目计划、领导能力、战略目标、创新和改进。此外,他阐述了不同国际组织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以及项目管理在国际组织中的关键性,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信度,为国际组织领域项目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深刻的洞察和有益的建议。

6.提质培优 增值赋能:国际产教融合新思考及实践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侯钢

 

侯钢副院长在演讲中介绍了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的核心理念,他着重强调了高研院在国际产教融合领域的前沿地位,以及在“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倡议下,高研院在共建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和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上已经取得的成果。侯副院长还总结了高研院在七个关键领域的探索,包括构建互联互通的教育网络、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合作、推动科研创新、促进民间交流、搭建新的教育合作网络等,并表示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将不断践行社会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体现集思价值,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7.产业园区与高校合作: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器

苏州市产业园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沈源

 

沈源秘书长在演讲中提出了立足于“苏州模式”的产业园区发展与高校合作的新思路,创新创业孵化和“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园区发展新业态持续注入人才动力。其发挥的示范性功能包括: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孵化新技术与新产业;聚合创新协同要素,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服务转型升级;突出“四新”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构筑协同创新桥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沈秘书长指出,通过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集聚融合,产业园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能够在未来形成可以借鉴和复制的创新模式。

 

8.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引领型人才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总裁 丁锐

 

丁锐先生的演讲以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引领型人才的紧迫性和挑战为核心。他首先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悠久的历史和其致力于卓越研究、广泛学术和深刻教育的使命。随后,他指出了当今社会中人类面临的加速演进,环境问题和人工智能等关键因素。他认为,未来需要引领型人才,特别强调青年一代的重要性。丁锐先生还详细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培养引领型人才方面的重要做法,包括跨学科教育和科学认同素养。为培养具有各行各业未来领导者潜能的青少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牛津全球未来领导力项目,基于项目制模式,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引领型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渠道,建立扎实的根基。最后,丁锐先生表示,牛津愿与专家和国内同仁共同努力,为培养未来的国际化引领型人才贡献力量。

 

 

圆桌论坛共话产教融合与科创人才培养

 

两场圆桌论坛汇集多方专家智慧,就产教融合与科创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展开了深度的探讨与智慧的碰撞。

 

圆桌论坛一

产教融合与科创人才培养:高校、政府、产业三位一体协同策略

主持人及发言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长聘教授、唐君远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马澄斌

北京大学教授、iCANX国际科学家联合会创始人兼主席 张海霞

    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院长 韩振杰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建东

    培生教育集团中国区业务副总裁 魏旻

    昆仑万维集团人工智能产研部战略负责人 汤旎

新港大创始人兼CEO 林伟帆

 

本场圆桌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长聘教授、唐君远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马澄斌主持。围绕“产教融合与科创人才培养:高校、政府、产业三位一体协同策略”这一话题,马教授与六位嘉宾进行了深度交流。关于产教融合的发展,马教授提到了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数个“卡脖子”问题。如何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场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充分结合各自的实践历程以及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产业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持续评估和改进、各利益相关方的激励与回报这三个维度展开了热烈探讨。经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数位嘉宾在两个要点上达成了高度一致,即课程设计体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以及通过中间机构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为产教融合打造一个信息共通的平台。

 

圆桌论坛二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贯通培养

主持人及发言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院长 张剑澜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副院长 赵昊

    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院长 靳忠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 程光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陈会林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全球事务办公室主任 吴招胜

为明教育国际项目总监 吕帅丽

 

第二场圆桌论坛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贯通培养。作为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张剑澜院长首先抛出了一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跨学段的人才培养。本场论坛汇集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授等各个阶段的专家学者,大家就不同阶段科创人才的培养重点以及如何将不同教育阶段进行有效衔接等话题各抒己见,例如科创人才培养如何下沉到中学环节从而更加符合大学相关的人才培养需求等。最后张院长用“R立方”对本场圆桌论坛进行了精辟的总结:

 

Research:在基础教育阶段埋下科研的种子;

Restructure:重新审视目前的教育体系和架构;

Reshape:重塑贯通培养观念。

 

两场圆桌论坛探讨的内容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科创人才的重要性已在各个教育阶段达成了广泛共识,该举措势必将在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解决全球性挑战、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均产生重要意义。

 

本场研讨会议程紧密充实、精彩纷呈。从开场致辞、主旨分享再到圆桌论坛,每一位嘉宾都结合自身所在领域的实践经验,围绕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这一至关重要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多方代表通过深入探讨、充分交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在科创人才培养这一议题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诸多产业共同参与的重大事业。

 

集思未来获得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刘利民会长

亲自颁发的荣耀合作伙伴殊荣

 

CACIE 2023集思未来“荣耀合作伙伴”奖杯

 

日后,集思未来将继续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的相关战略部署,积极推动高水平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产教研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培养下一代面向未来具备国际胜任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不懈奋斗。同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新生力量,集思未来将与协会及各大高校、产业机构紧密合作、携手同行,致力于服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集思未来愿与国际教育同仁一起迎接挑战、开创未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页    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集思未来“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科创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