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倡议成立青少年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联盟

 

日期:2022年5月17日

 

 

2022年7月17日,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联合甘肃省微生物学学会,隆重召开2022合成生物学研讨会暨青少年合成生物学科普交流大会。

 

会议邀请到多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青少年学生分享了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发展和行业前景,来自人大附中、北京鼎石学校、上海交大附中国际部、广州华师附中国际部、深圳外国语学校等高中的青少年学生参与了交流与分享。

 

 

会议开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兰州大学-集思未来合成生物学创新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李祥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左宇,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兰州大学-集思未来合成生物学创新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颜盛分别发表了精彩的开幕致辞。

 

颜盛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唤醒了生物学等传统学科从认识到创新的强大生命力,推动了生命科学由解读生命到编写生命走向的跨越。他指出,合成生物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载体,能够快速减少工业生产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依赖,并在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这也是第一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到今天经久不衰并能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加入的重要原因。

 

颜盛院长表示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希望为对合成生物学感兴趣的青少年提供平台和机会,帮助其培养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科研技术能力,同时有效提高中国青少年在国际合成生物学竞赛舞台的竞争力,促进中国青少年发挥更广泛、更久远的影响力。

 

主题分享阶段,海内外专家学者从自己的领域出发,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邃的理论思考,为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一场合成生物学科普的饕餮盛宴。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王宝俊教授以“合成生物学—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为主题进行分享,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学科及基本原理以及合成生物的重要应用与前景。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叶健文从自身科研实践出发,介绍了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的起源以及发展现状,其次从静态优化和动态调控讲解了细胞工厂的构建,最后对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进行了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校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雷瑞鹏教授从国际理论指南和准则、国内立法和行政法规、《法典》中人文关怀的普遍性、伦理学提供评价决策的标准等方面为大家普及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并为标准发生冲突时提供了解决方案。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卫人教授分享了合成生物学作为综合交叉学科的概念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发展二十年的成果和宝贵经验,进而提出了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会议还邀请到了海外名校学者为学生们做了精彩分享。斯坦福大学医学院Kevin Couloures教授探讨了基因编辑对降低新生儿缺陷率的潜在应用前景及需要面对的伦理挑战;

 

 

剑桥大学Somenath Bakshi教授针对了介绍了其开发的在受控的复杂生长条件下对单个微生物进行高通量延时成像技术,对应用合成生物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大会为对合成生物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平台。会议邀请到了2022 iGEM亚洲区高中生大使为大家分享了参加iGEM大赛的历程,并且讲述了作为iGEM大使的工作,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iGEM大赛的主旨精神,并分享了组委会提供的支持。

 

作为2021年iGEM金奖得主的Colin同学,揭秘了其荣获金牌的课题——“纳米硒的渴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案例。他还讲述了自己在比赛中的体会、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式,以及从iGEM出发创业过程中的内心想法和对个人发展的思考,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学的高度评价。

 

 

2022年iGEM高中生参赛团队在分享会上介绍了团队的项目进展,获得了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

 

 

会议最后,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陈璇老师提出建设青少年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联盟的倡议,倡议围绕三个“面向”展开,即:面向国家人才战略需要,面向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需要,面向青少年国际化视野建设需要。

 

联盟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联合国内院校和高中,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青少年合成生物学创新平台和专家智库,为合成生物学青少年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同时以联盟为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合成生物学社群,与国际赛事进行联动,提升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青少年国际交流与合作。

 

至此,2022合成生物学研讨会暨青少年合成生物学科普交流大会圆满结束。

 

首页    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倡议成立青少年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联盟